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学工聚焦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疫情下的劳动教育

发布日期:2022-05-20 阅读:1632 人次

疫情之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好劳动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者用心研究的新课题,学生处通过“云端强化学习+线下踏实实践”丰富劳动教育教学形式,使学生逐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劳动教育期中座谈会

2022年5月15日-5月18日组织师生召开线上线下劳动教育期中座谈会,在座谈中了解到,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深刻认识到劳动是人类产生的源泉,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任课教师多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同学上课积极性,在生活中感受劳动之美,通过PPT汇报形式,展示实践成果,将难懂的知识点从生活实际解读,陌生的概念和生活经验相结合;总体上线上教学时间产生疲倦心理,也提出同学之间互相监督,从签到、互动、作业反馈等多角度,引导学生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将“劳”、“育”同时展开学习。

二、拓宽实践途径,强化线下实践实训课程

线下专业教育实践,引导学生在专业学科知识中掌握劳动技能,在劳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学科知识,实现劳动课程的技能化、生活化。校园教学区、实训室的清洁,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爱劳动成果,培养尊重劳动者,如每次做完核酸检测后,向点位上的一线抗疫工作者表达敬意;通过个人空间清洁、垃圾回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惜物品的好习惯;通过园艺之美劳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快乐,感受播种和期待果实成长的幸福。志愿者在服务校园,服务他人中,更是强化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

三、提升劳动素养,组织召开劳动教育主题班会

注重家校沟通,提升劳动素养,召开劳动主题班会,班主任们和家长积极沟通,摸准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做到“自理、自立、自强”,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引导家长发挥劳动的榜样作用,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通过自身实例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好习惯。

四、积累劳动经历,撰写“我的劳动成长手册”

通过立足学生的劳动理解和实践,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方式,激发学生的劳动自觉,在过程中注意劳动体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学生劳动品德,强化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多种形式,完成我的劳动成长的八大模块任务,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喜悦和幸福生活的美好。

文:齐莹

图:各二级学院、后勤保障部

审核:李洁琦